百度的“劫”似乎还没有度完,从百度贴吧到百度竞价,再到今年李彦宏说的一句话:“中国用户愿用隐私换便利!”引起的轩然大波,百度似乎很委屈,我提供了那么多的免费产品,你们不知道在互联网上是最贵的吗?用免费资源换取个人信息,这么做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?
现在是一个大数据时代,所谓大数据,就是说,用户一旦上网,无论是购物还是搜索相关关键词,用户都会留下交易信息、浏览信息、购买行为、购买场景和社交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大数据,这些数据被提炼出来,无论是对搜索引擎公司,社交媒体公司,还是电商平台,都可以拿过来进行市场预测和决断。
我们不难发现,百度早已经把这些搜集起来的大数据,用于实践中。如果你注册一个百度账号,然后在搜索引擎输入某个关键词,第二天,你就会发现,打开相关网页就会出现这些关键词的广告。比如说,你搜索了运动健身衣,第二天,就会在网页广告中出现运动健身衣服的广告。
淘宝也是如此,比如你搜索了某个产品,我们举个例子,“魅族手机”,不但淘宝自动把你的搜索轨迹存储下来,还会在右侧商品推荐以及刚打开淘宝首页时候,就会出现关于魅族手机的一些产品,这些对于熟悉淘宝的人,已经见怪不怪了!
在自媒体平台,用户的数据被轻松获取,以今日头条为例,用户只要对某个信息感兴趣,那么,当你推出今日头条之后,再打开今日头条,马上相关的推荐内容汹涌而来,头条美之名曰机器推荐。不仅如此,就连你看到的广告也是机器推荐的,比如你对运动感兴趣,看到的广告是运动健身产品,如果你对网游感兴趣,就会给你推荐相关网络游戏,记得有一次,我在头条查看某个游戏的攻略,从那时候开始,相关的游戏广告如影相随,甩都甩不掉。
互联网的空间大部分都是免费的,互联网公司提供免费的内容,这些内容通常有一定的价值,包括经验分享、文章等,这在营销里面称为鱼塘理论,通常钓鱼都很难钓,而通过免费这个诱饵,把鱼塘的鱼先养起来,慢慢钓,总有一天会钓起来的。
今年年初的火爆的区块链,同样也运用了大数据,如果用户不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个人信息,那么,区块链的信用机制根本无法建立起来,区块链就是一个伪概念。
利用用户数据在互联网一些公司看来已经习以为常,我们看看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的原话,“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,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。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、安全或者效率。在很多情况下,他们就愿意这么做。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,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,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,我们就会去使用它的。我想这就是杏耀注册的使命和不能做什么的基本标准。”
媒体对于李彦宏的口诛笔伐是前一句,而在最后,李彦宏也说了,“我们要遵循一些原则”,只是这句话说得太过直接,而百度的“劫”,危机公关做的差强人意,人们说,大家最害怕的,不是李彦宏往枪口上撞说了错话,而或许是他说了真心话,是科技巨头对用户核心利益的熟视无睹,成为一种脱口而出。